2007年9月6日,星期四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三版:世相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我们被读者的热情包围了
本报记者 朱兰英

  “我找小朱。”这两天,本报为义乌女孩吴依菲开通的捐款热线和QQ群很忙碌,不断有读者要求加入爱心行列。他们都是普通人,不富裕,靠工资度日,却愿意为一名陌生的女孩“尽一点自己的力量”。

  她是怀孕6个月的准妈妈
  “小朱在么?”读者“蒙蒙”加入爱心QQ群问。她做过11年的警察,对警察很有感情。
  聊到后来,我才知道“蒙蒙”是个准妈妈,怀孕6个月了,所以能“体会到做父母的特不容易”。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,自己捐的钱不多,只能算是“一份祝福小女孩早日康复的心意”,而且肚子里的宝宝一定会支持妈妈那么做的。
  昨天下午,“蒙蒙”汇来了500元,希望能够转交给吴祖法。她一再叮嘱我,别说她是谁。她还说,吴祖法家一定能渡过难关的,并祝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快乐。

  他是每天在大楼里见面的“熟人”
  “小朱在么?”昨天,报社的捐款热线响起,他说,报道写得很感人,他也想帮助依菲,“我把钱送过来,你帮我转交一下好么?”我按照他给的办公室地址找过去,顿时恍然大悟,原来我们经常在大楼的电梯里碰见。
  他说,他也是义乌人,希望能够帮助家乡的这名警察和他可怜的孩子。他拿出500元交给我,还是相同的叮嘱:别告诉别人我是谁。

  他是在台州打工的28岁云南青年
  小李打电话找“小朱”时,我刚好不在。我打电话过去,电话那头的声音十分腼腆,开口就是:“你把他的账号给我啊,我想捐点钱。”
  小李说,他是云南人,今年28岁,在台州一家公司打了五六年工。他还说,他能有多大的力就出多大的力,“个人的力量可能有限,但是如果每个人都能出点力的话,就能帮到她了。”小李还让我转告依菲,有那么多的人帮助,你的明天一定是灿烂的。
  “我想捐个2000元,是不是太少了?”小李问我。他的工资不高,每个月也就2000多一点。

  她是“为人父母更知父母心”的律师
  “白夜”说,自己是名小律师,捐钱是因为“为人父母更知父母心”。她能理解吴祖法夫妻对依菲那种无私的爱。
  巧的是,“白夜”被我的同事认出来了:“她是浙江民禾律师事务所的律师,叫曹晓红,刚做妈妈。”曹晓红拿出1000元让我转交给吴祖法,并告诉我,其中的500元是律师事务所主任周仲献委托她代为捐赠的(见图)。

  他们是我们身边许许多多的普通人
  这两天,我被许多这样的故事包围。有个诸暨的读者和我说:“我是一个普通工人,也当过兵,我没什么钱,所赚的钱只够养家糊口,但是我会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,因为每个人都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。”
  还有位读者打电话过来问吴祖法的账号,然后很干脆地表示,好的,我打点钱过去。她只说自己是银行的,就再也不愿意说什么了。有个女读者要捐50元,钱不多,却是她一个星期的伙食费。
  除了捐钱,更多的人以另一种方式在支持小依菲。他们给我发短信,要我告诉依菲,他们会默默为她祈祷,一定不要放弃!
  昨天,我再一次和北京的胡祖法取得联系,把这些故事一一说给他听。他很感谢大家的帮助,并告诉我一个好消息:依菲虽然还在抗感染阶段,但是医生表扬她了,说她身体和精神都恢复得不错。